新編股票操作學全書 最新章節列表 GNP與巴菲特與陰線 全文免費閲讀

時間:2017-08-14 21:16 /科幻小説 / 編輯:顧陽
新書推薦,《新編股票操作學全書》是趙濤所編寫的賺錢、商業、投資理財類型的小説,這本小説的主角是GDP,巴菲特,GNP,書中主要講述了:巴菲特以钳更強調他發現美國公司和產品在國際市場有着很大的系...

新編股票操作學全書

推薦指數:10分

更新時間:2017-05-19 09:24

連載情況: 已全本

《新編股票操作學全書》在線閲讀

《新編股票操作學全書》精彩章節

巴菲特以更強調他發現美國公司和產品在國際市場有着很大的,這是一個優

巴菲特説他曾錯失購入一家類似公司的機會,他將不會重犯這個錯誤。實際上,他所指的這家公司是全最大的沃爾瑪百貨公司(1997年伯克希爾已開始購入)。

運作成本不高的The

Gap裝店也已在本擴展,成為本人歡的品牌。巴菲特1997年也買入了一些它的股票。

低成本公司的威,從伯克希爾所投資的幾家公司的例子即可看得出來。

美國家銷售業裏,除了伯克希爾以外,成本最低的是Levitz,其作成本是營業額的40%,所以它能夠收取45%的價格差。換言之,顧客每買100元的家,其中55元是這家店的家成本。不要忘了,這是除伯克希爾以外全美國成本最低的家店。

沙屬下的NFM,作成本只有15%,這使之能夠只收取以上那家最低成本的競爭者的一半價格差別,來引顧客羣。換言之,光顧NFM的美國消費者,每買100元的東西,和其他地方的最低價相比之下,就已經節省了20元。

試想,當你的作成本是最佳競爭者的一半時,時間將會是你最好的朋友。只要繼續保持這個優,絕對沒人能夠擊敗你。

另外兩個例子是Borsheim’s珠店和伯克希爾已開始購買股票的沃爾瑪百貨公司。者的作成本是營業額的18%,者是15%。全美最大的電器連鎖公司的相關比率是25%,而全美最大的家連鎖公司的是40%。

銷售業的情形是,當你成本最低時,你就可以賣得宜些,引到更多顧客,而提高銷售量。這使你能提供更多種類的選擇、更宜的價格、引到更多的消費者,如此良循環,永無止境,邁向成功。

3.最理想的買價位

在1988年巴菲特第一次購買可可樂股票的時候,人們問他:“可可樂公司的價值在哪裏?”公司的價值是它有市場平均值15倍的盈餘和12倍的現金流量,以及30%到50%的市場溢價。巴菲特為一個只有66%淨盈餘報酬的企業,付出5倍於賬面的價格,原因是有可可樂的經濟商譽作保證,所以他非常樂意投資。小額投資,公司可以賺到31%的股東權益報酬率。當然巴菲特曾經解釋價格與價值並沒有太大的關係。猶如其他公司,可可樂公司的價值主要是取決於企業生存期間現金流量預估值,以適當的貼現率折算成現值。

1988年,可可樂公司的股東盈餘(淨現金流量)等於8.28億美元,30年期的美國政府公債(無風險利率)利率,大約是9%。如果在1988年可可樂公司的股東盈餘,以9%的貼現率(巴菲特不會在貼現率中加入風險溢酬)折現,可可樂的價值在當時是92億美元。當巴菲特購買可可樂的時候,公司的市場價值是148億美元,巴菲特可能花了太多錢買這家公司,但是92億美元是可可樂公司目股東盈餘的折現價值。因為市場上的其他人樂意付上比可可樂公司(實值92億美元)實質價值更高的60%代價來購買它,顯示買主將它未來成的機會也視為價值的一部分。

當公司不需要額外的資金就能增加股東盈餘,主要是利用無風險報酬率和股東盈餘成率相減得出的差來增加利。分析可可樂公司,我們可以發現從1981年到1988年,股東盈餘每年以17.8%的成率成——比無風險報酬率還要。當這種情形發生時,分析師使用二階段折現模型(two-stage

discount

model)。當一家公司在某幾年有特殊的表現,並期以較穩定的比例成時,此模型就適用來計算未來的盈餘。

我們使用一階段的流程,來計算1988年公司的現值,及其未來現金的流量。1988年,可可樂公司的股東盈餘是8.28億美元。如果我們假設可可樂公司在未來10年內能夠以每年度15%的比例增加股東盈餘(這是理的假設,因為這個比例比公司7年的平均值還低),第10年度股東盈餘將會等於33.49億美元。讓我們更一步地假設在第11年度剛開始時,成率將會減少到每年5%,使用9%的貼現率(那時的期債券利率),我們能計算可可樂公司的實質價值在1988年為483.77億美元。

我們能假設不同的成率重複這項計算。假設可可樂公司的股東盈餘在未來10年的成率為12%之,則每年以5%成,以9%的貼現率計算公司現值是為381.63億美元。若在未來10年是以10%的比例成,以都以5%的比例成,可可樂的價值將會是324.97億美元。而且如果我們假設所有的成率皆為5%,公司至少仍值207億美元。

1988年6月,可可樂公司的價格大約是每股10美元。之的10個月內,巴菲特已取得9340萬股,總計投資10.23億美元,他的平均成本是每股10.96美元,到了1989年底,可可樂佔伯克希爾普通股投資組的35%,這是一個相當大膽的舉

從1980年葛蘇達控制可可樂公司開始,公司的股價每年都在增加。在巴菲特購買他的第一張可可樂公司股票的五年中,可可樂股票的股價每年上漲18%。該公司的經濟狀況非常好,所以巴菲特無法以較低的價格買到可可樂公司的股票。在這段期間,史坦普工業指數也在上揚。可可樂公司及股票市場都沒有機會讓他以低廉的價格購得股票,但巴菲特仍然依市價購買。他再次説明股價與價值之間是沒有什麼關係的。

在1988年和1989年巴菲特購買可可樂期間,可可樂在股票市場上的價值平均為151億美元。但是巴菲特估計,可可樂公司的實值大約是從207億美元(假設股東盈餘以5%的比例成)、324億美元(假設股東盈餘以10%的比例成)、381億美元(假設股東盈餘以12%的比例成),到483億美元。

低價買,這個“低價”是相比較於實質價值而言的。在價格遠遠低於其實質價值時,巴菲特就會毫不猶豫地買

最值得投資的行業

巴菲特説:“投資企業,是購買它的未來。”“你應當投資於一家甚至連傻子都可以經營的企業,因為有朝一,可能真會有傻子這麼做的。因此我喜歡那種本不需要管理仍能賺大錢的行業,它們才是我喜歡從事的那種行業。”

1.行業素質比什麼都重要

投資股票,其實就是“購買未來”。

對於一家上市公司而言,過去的輝煌事蹟和今的妥善經營,雖是好事,但都已反映在今的股價上了。因此,對於投資人而言,能否為賺錢的,是未來的成績。巴菲特也曾説過,真正決定投資成敗的,是公司未來的表現。

試想,如果投資成敗決定於過去和今,那任何人都能投資致富,本也不需要很強的分析能,因為過去和今的業績都是公共消息,人人都知的。

就因為投資成績是由未來而定,所以巴菲特認為,行業的質,比經理人的素質更重要。畢竟,人心莫測,經理人可以“質”,但整行業情形一般就不會那麼容易改

每一個經濟系裏的各種行業,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競爭情形。有些行業很容易入,因此競爭異常烈,另一些行業則因消費者注重品牌等因素,而使得整個行業年年獲利良好。

比如,巴菲特説過,從第一家的民航公司算起,幾十年來,整個民航事業,是沒有半點行業收益的。自從巴菲特20世紀80年代投資美國主要民航公司之一的USAir沒取得盈利之(伯克希爾的投資標準是,就算是沒有虧掉本錢,只要是沒有可觀的利,已是一種失敗),他開笑説,他設立了一個類似美國戒煙者和戒酒者每次忍不住就可以打去取得諮詢的電話號碼,以每次他突然想要投資民航公司時,可以打去尋諮詢。

巴菲特説,一些行業,競爭是非常烈的,比如超級市場就是一個例子。而另一些則沒有這麼烈的競爭。我們為消費者也可以眼看到,超級市場價格競爭烈,經理人必須時常關注對手的削價情形,以做出對策。比如世界最大的百貨連鎖公司沃爾瑪的創辦人沃爾頓先生在世時就是天天都到主要對手Kmart的好幾家分店去參觀。據他所説,目的就是要看看,到底為什麼還有人會來這裏購物。歷史上有很多零售連鎖商,開始時賺大錢而速發展,但最終還是漸漸退步,直到倒閉。

巴菲特説,他敢最呆板的表去管理類似可可樂的公司,10年過,公司還是好好的。但如果這位表去管理超級市場,卻等於是企業速自殺。巴菲特認為,在零售業裏,緩行等於失敗。

巴菲特也曾説過,選購公司的時候,應該選那些即使是傻瓜也能夠管理的公司。因為,遲早,某個傻瓜準會爬上去主管這家公司的。

2.“產品公司”與“消費壟斷”的公司

巴菲特把市場上的眾多公司分成兩大類。第一類是我們應該儘量避免的“產品公司”。第二類是我們應該選購的“消費壟斷”的公司。

“產品公司”是那些消費者很難區分競爭者產品的公司。幾十年,這些公司包括了銀、銅、大麥、石油等產品。但今,就連電腦件、銀行務、民航務、保險產品等,都成了產品公司。這些公司的特點是每個競爭者為了爭取生意,都必須從價格和素質方面競爭,兩者對公司收益都不利。巴菲特説通常這些公司為了引顧客,都會拼命打廣告,希望能在顧客腦海裏建立起和其他競爭者不同的形象,但往往都是費心思,徒增開銷而已。產品公司在市場好時,收益已不算多,一旦遇上經濟不景氣,大家競相削價存,導致人人都面臨虧錢的困境。這是我們應該儘量避免的公司。

“消費壟斷”的公司,就是那些在消費者腦海裏,已經建立起了一種“與眾不同”形象的公司。巴菲特一直都認為可可樂是世界上最佳的“消費壟斷”公司例子,因此我們在此拿汽例子來談。

世界最大的百貨連鎖公司沃爾瑪在美國和英國的消費市場裏都已證明了,消費者在不看品牌的情形下,的確是沒法認出哪一杯汽是可可樂、百事可樂,哪一杯又是它自己品牌的Sam’s

Choice。

結果,幾年沃爾瑪公司就毅然推出它的可樂品牌,放在幾千家的分店外面,和可可樂、百事可樂的自售賣機排在一起賣。Sam’s

Choice不但佔據最接近入的優,而且售價也只是百事可樂和可可樂的一半。儘管如此,它還是不敵這兩個世界名牌汽的市場佔有率,而只是吃其他無名品牌汽的市場而已。

試想,就連無法分辨出來的產品,也能夠引顧客以高一倍的價格購買,這就是“消費壟斷”公司的威。換言之,在市場上,它們並沒有“壟斷”,因為還有很多的競爭者來爭生意,但在顧客羣的腦海裏,它們早已是“壟斷”的公司了。

巴菲特常常在買下一家公司股份時,先這麼問自己:“如果我投資幾十億美元開辦新公司和這家公司競爭,而且又可以聘請全美國最佳的經理人,我能夠吃它的市場嗎?如果不能,這家公司的確不錯。”巴菲特更一層次的問題是:“如果我要投資幾十億美元。請來全國最佳經理人,而且又寧可虧錢爭市場的話,我能夠吃它的市場嗎?”如果答案還是不能的話,這就是一家很優秀的公司,非常值得投資。

3.不要投資生產工業產品的公司

巴菲特所投資的公司,主要可以分成兩大類。

第一類就是消費壟斷的公司。

第二類是那些在各自的銷售行業裏,作成本為最低的公司。比如沃爾瑪公司、NFM家店、Borsheim’s珠店等。

以上兩大類,都是對準消費者而來的。

為什麼巴菲特不願意投資工業公司呢?

(46 / 99)
新編股票操作學全書

新編股票操作學全書

作者:趙濤 類型:科幻小説 完結: 是

★★★★★
作品打分作品詳情
推薦專題大家正在讀